留学美国学校如何与家长?
在美国,除了极个别的案例,大学是绝对不可能因为学生父母或家庭而录取或者不录取学生的——这是违反联邦和州法律甚至触犯刑法的。 然而中国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我接触过的很多家长,一开口就是“我家孩子在学校里受欺负了/没发挥好”“我们花了不少钱/走了不少关系才进这所大学的”;一开口就问“你能不能帮忙转学(申请新专业)啊,那个什么,学校那边是不是有点门路啊”;有的家长甚至自己都不用亲自跟校方沟通,只是打电话给我说“某某老板让我给孩子转下校/换下专业”就可以了……
在北美,除非你真的是从顶级名校毕业,拥有让人拍大腿赞叹的GPA和标化成绩、丰富的课外活动、漂亮的文书、完美的推荐信,并且你申请的院校和专业真的十分缺学生,否则你是不会听到“We are sorry but your child is too good for us. ”这样的回复的。
相反,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话,说明你的条件真的没有达到该校的要求。 “We have to be honest with you and let you know that we will not accept your application, even though it seems to me that your son/daughter has a lot of promise.” 这句话才是正确的拒绝方式,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学校拒人的理由! 也就是说,学校会诚实地把学生的短板告知申请人,并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来提高竞争力以获得申请的成功。
当然,在填志愿的时候,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是真的不推荐性格过于内向、语言能力欠佳的同学去申请(并不是说这类同学就毫无机会,而是说这类同学申请该类专业的成功率不高,要申请成功所需付出的努力要多于其他同类背景的学生)。 例如,我在给学生做选择专业咨询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学生比较内向,我就不会极力推荐他/她申报需要大量社交能力的文科类专业,比如人类学、社会学、传媒等;如果是理科生,我也不会强烈推荐生物、计算机等专业,而是会选择物理、化学、数学等对人际要求相对较低的专业。 总之,我会尽可能尊重学生的个人偏好,结合他的个人情况给出可行的专业建议。 至于同学们关心的“校内资源”问题,其实美国很多高校都会提供各种免费的或费用极其低廉的课程给新生选修,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至于课程质量嘛,你懂的…很多教授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给的开课任务,并没有真正教书育人的职责。所以,想轻松拿高分,好好利用课堂问答和作业的机会,与教授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想申研的同学一定要多留好印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