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成功了改革?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是同一时期发生在亚洲的两个重要改革事件。这两个改革运动,都受到了外来力量的影响(日本人学习西方;康有为等人在北京试图影响中央政府推行改良政策),但又都局限于本国内部,没有对外侵略扩张。这两个改革的成败得失,都能在本国找到最终原因。
就日本来说吧,明治维新的动力,主要来自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而阻碍这种变革势力的强大,则在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内部利益集团的固化。在明治维新中,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了最高的政治权力,但实际上的权力并不集中在天皇一人手中,各地强大的藩邸势力使得中央集权变得困难重重——这实际上是中国清朝末年历史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打破这种藩权对中央集权的掣肘,明治初年,政府首先在军事上实现统一,消灭了各大藩的私军,加强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同时,通过向欧洲学习行政制度的方式,建立起一套中央直调的官僚体系,来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工具。在经济上,面对外部世界(主要是欧美各国)的激烈竞争,日本开始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在对外贸易方面,为摆脱逆差,日本开始推行保护关税制度和鼓励出口的政策。这些举措,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反抗政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从1872年到1889年间,日本共发生150起左翼农民起义,1884年发生的萨摩藩骚乱,要求政府增加粮食和盐的价格以解决民众生活困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此,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民众的压榨和控制力度,另一方面强化了意识形态宣传,鼓吹明治政府推出的各项改革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在政府强化统治和民众积极拥护改革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明治维新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