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要去香港?

利敬轩利敬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在内地和香港都有业务的投行,对两地的金融环境和客户群都有一些了解。 1.香港市场比内地市场更加成熟。 以IPO业务为例,香港的监管环境、交易流程、市场认知等方面都更接近美国,因此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香港作为第一上市地或者第二上市地的准备要远比内地上手。另外,由于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的估值体系、行业分类等都有不同,企业也需要做更多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市场。虽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内地作为第一上市地(因为市值溢价等原因),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更低的发行成本和更顺畅的融资程序使它在很多情况下是企业上市的首选。

2.香港市场有更多的交易选择。 除了IPO外,公司通过SPV结构可以在香港进行债券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而内地的同类产品则受到监管要求较多且条件更为严格;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H股ETF或港股通参与香港市场的投资。在退出环节上,尽管国内目前对境外投资回流的监管政策仍在摸索阶段,但已有不少案例表明通过香港作为中间站进行海外重组是可行的,而内地企业也由此获得了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3.香港市场对大型机构的适配性更佳。 与A股相比,香港市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对中介机构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强,因此对于实力强劲的大型机构来说,香港市场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更好的盈利空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专业投资者的比例较高,港交所的交易制度也更倾向于机构投资者,因此对于普通散户来说理解难度也较大。但对于具备一定规模、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以及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香港市场具有其特殊的风险收益特征,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郁贵金郁贵金优质答主

虽然说国内医疗越来越发达,但还比不上香港。很多人到香港看病是因为看重大疾病,像什么癌症等,都是去香港治疗的。为什么呢因为香港医疗设备与医学技术都很高端也很先进。国内治不好或者不好治的可以到香港治疗。

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所以如何攻克癌症已经成了医疗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其中,香港的医疗体系和内地的有较大的不同,港式医药更为先进,对于癌症等重疾的治疗效果也更为优秀,所以,近年来,内地病人赴港就医的规模也日渐庞大。

内地与香港虽然联系日益频繁,但是两地体制仍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内地病人对于香港的肿瘤诊疗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1、治疗方案不同,港医提倡“能不开刀就不开刀”

一位来自上海的乳腺癌病患胡女士对记者说,她在确诊患上乳腺癌后,上海三家医院给出的诊治方案均为切除双侧乳房。辗转多地的胡女士来到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进行第二次咨询,主治医生为其推荐了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方案。

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行政总裁陈亮祖介绍,港医提倡“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少开刀就少开刀”。胡女士的主治医生张文龙教授也坦言,对于一些早期乳腺癌,香港一般采取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若发生转移再考虑开刀治疗。

港医在治疗癌症方面慎用放疗,也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别。从事体育行业的黄先生在湖南被证实患有淋巴癌,辗转内地多家医院后,最终决定来港治疗。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为黄先生推荐了化疗,而不是内地医生建议的放疗。张文龙教授介绍,“放疗只对少部分类型的肿瘤有效,且副作用较大,一般不轻易采用”。

2、香港肿瘤诊疗技术先进,更讲究个性化治疗

除治疗方案不同外,香港在肿瘤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上也与内地存在差别。“在治疗原则上,香港更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采取不同的化疗药物组合”。张文龙教授解释。

来自山东的王女士在2004年被查出患上鼻咽癌。“当年在老家治疗后,恢复一直不太理想,后来到北京复查,发现鼻咽腔已经堵住,无法接受治疗,建议我进行放疗”。几经权衡,王女士选择来港治疗。张文龙教授告诉记者,在王女士的治疗中运用了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手段,在保留患者器官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香港在引入国外最新抗癌药物上速度更快,对癌症治疗有更佳疗效。陈亮祖介绍,“内地的进口抗癌药进入医院有两个关键步骤,第一关是CFDA,第二关是通过省级药事委员会审批。而香港是直接用的CFDA进口药,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审批工作,因此我们用的药物都是和世界同步的”。

以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为例,内地从2005年引进,至2013年正式纳入医保,耗时长达8年之久,且部分省市没有将该药纳入医保。香港综合肿瘤中心采用的吉非替尼等“明星药”与世界同步上市,且价格更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