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录过指纹还要按吗?
“指纹锁,指纹锁!方便,安全!”听到过不少消费者这样评价指纹锁。的确,与一般的锁不同,指纹锁除了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外,还要采集指纹,利用指纹进行身份验证。如此一来,难道还可以被破解?
近日,欧洲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习惯用手的左撇子不同,右手性习惯的人体指纹呈现更为鲜明的差异性,手指末端指腹的纹路具有更高的独特性。基于这一发现,相关研发人员已在欧洲申请相关指纹识别技术的专利。也就是说,只要欧洲市场上的指纹锁装备了此项技术,就不需要对指纹进行采集和保留。
据了解,指纹采集技术已被应用到各种指纹锁中。消费者不仅可在购买前尝试指纹开锁,制造商还会提供相应的指纹保存服务。这样一来,一旦指检锁被非法开启,司法机关能够根据这些指纹迅速判断失主。据称,这种方法虽不能完全避免偷盗者重新购买的恶意行为,但相比普通锁具而言,已能大大降低被盗几率。
可如今,在手指指纹已被采集的情况下,指纹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对此,相关专家却表示,由于拇指是最常用来发起动作的,日常生活中的动作都有一定的习惯性,拇指指纹恰好容易形成重复,换句话说,同样的指纹拇指特征几乎一致,这时,相关技术就可以对二者进行识别。
“也就是说,除了大拇指外,其他四个指头的指纹采集同样重要。”专家认为,应用相同的技术,对多个指头的指纹进行采集比对难度相当大,即使研发出这样的产品,实际应用也会很局限。至于已经采集指纹的锁,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其实,早在2005年,我国公安部就发布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国家标准。据公安部科信局副局长郭训成介绍,该标准规定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一般要求、通用技术、信息安全、系统管理、运行维护、系统集成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适用于以人员登记为主的单机自动识别设备以及以人员身份识别为主的网络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当时,国家标准委相关人员表示,这个标准10多年前就已开始制定。中国的信息化已经好多年了,但指纹识别技术真正为大众所熟知也不过五六年的时光。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标准的确立,显然会阻碍中国某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国家标准的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智能理论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杜子平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说,指纹识别技术具有100多年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成熟,比计算机还要迟很多年。一个新技术出现,就应该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不应拘泥于传统观念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