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文法学校吗?
“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这个词在英美教育体系中,指的是一种专门为学生将来继续深造打基础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体制发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传至北美。最初的文理学院只招收男生,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年轻绅士接受良好的通识教育,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基础。 后来随着妇女权利的崛起和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文理学院开始向女生开放,招生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高中毕业生,还接纳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以及成人学生。
虽然许多文理学院的命名中带有“文科”、“理科”字样,但其实它们的学科设置非常广泛,任何一科大学能够设置的专业,文理学院基本都能设置;而且由于文理学院强调通才教育,很多专业都是广而告之“你也许不知道你要学什么,但我们保证你会学好!” 在国内常有人把文理学院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和理科相类比。确实,二者都注重学生的全科教育和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的通识培养。 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文理学院的规模普遍较小,一般一个班级的学生数目不超过30人。因为小班级授课,老师能够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发展。 其次,文理学院通常没有像综合类大学那样的巨大图书馆和庞大的研究设施。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小而精”,使得学校的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除了教学用的一般教室之外,所有的课堂都在小楼的二层或三层,学生们可以更亲近老师的课堂讲授,也能更方便地与老师进行课后讨论。所有学生的宿舍和学校的主要建筑都位于校园的中心地带,步行即可到达任何地方。
更重要的是,文理学院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通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因此不论你的专业是什么,学校都会希望你能熟悉各个学科的基本框架,能在将来深入专业学习之前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文理学院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往往包括微积分、物理、化学、计算机、经济、历史等基础学科的课程。 当然到了大二大三,学生们才会选择自己专业的方向进一步深入学习。但因为学校对每个学生的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各科知识,完成各个学科的“金工实习”——这也是文理学院学生最累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