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县立是什么意思?
「県立」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学校体制,意思是由地方政府(即県,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创办的学校。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里,由乡、镇、街道办理的农村初中叫做“乡村中学”;而在日本,县级政府直接举办的高中,则叫做“県立高中”(也有少数例外,例如福岛县的村山商科大学校,是当地市政府主办的大学部。不过这种学校极为罕见,而且都是地方上很有名的学校)。 那么为什么日本要办这样一类学校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二战后的日本人口急剧下降,一直到70年代都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战后新生儿的爆炸性增长是在80年代(1980年后出生的人口从280万上升至460万)。而在此之前,日本的人力资源一直处在失衡状态。为此日本政府于1958年推出《青少年教育振兴法》,目的是建设一种能够培养青年勤劳、刻苦、善良等品质的道德教育体系。
县立学校在培养这些品质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这类学校一般都是以地方的初中为根基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招生时间上一般也是在春季入学(和我国正好相反),而秋季入学的一般被称为私立学校。日本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连续性教育体制基本能保证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连贯学习体验。
其次,战后日本经济腾飞,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了能让这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县政府办高中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节省了学生上下班的交通时间,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学习。同时,由于这类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会被安排到公务员序列,所以教师的稳定性也远远高于一般私立学校。
当然,县立学校也有很大的劣势。首先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很大,毕竟要给教师发高工资,还要维持一个较大体量的学校运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的水平参差不齐。因为由县政府举办,自然受到重视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县会拿出最好的地皮建最好的校区,配备最优质的师资,这类学校自然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而有些县为了节约财政资金,可能会把两所成绩很差的中学合并成一所新的中学,并命名为“XX高级中学”。新建的学校一般会换掉原有的糟糠之师,重新招聘优秀的师资力量,因此这类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有保障。但那些原有底子好的学校,因为缺少资金的投入,可能会越办越差……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这会导致优秀生源向好学校聚集,从而形成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