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考北大容易吗?
先引用一句之前看到的话,出自《围城》:“中国人在美国是‘考大学’的;欧洲是‘进大学’;美国是‘上大学’;中国是‘学大学’” 这句话或许有点尖酸刻薄,但也确实点出了中美两国对于高等教育的看法差异之所在。 中国的高考制度历来以选拔为目的,因此“考上”的大学自然是被筛选出来的大学中的大学(当然,也有被遗漏的),而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则取决于你在学校所处的层级和所在省份的排名。至于你个人究竟有多大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多大渴求,这些并不重要,甚至可以说毫无意义——但凡你能考上某所大学,证明你的同学有比你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大的求知欲。如果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说明你的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比你更聪明/更有求知欲的人——既然如此,你还谈什么自己不够努力呢?这显然自欺欺人。
相反,在美国这种“进大学”的制度下,由于大学的数量远超过中国的大学数目,再加上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分,以及各个州立大学的区别,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多的选择余地。只要你足够聪明或足够努力(或者两者兼具),你就可以上得了你想要上的大学。哪怕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还可以花钱读私立,或者申请奖学金。相对于中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更像是一个个开放灵活的“学院”,而不再是“大学”(注意,我不是说“学院”这个词在中国没有)。所以在这里,“考上”的大学并没有那么多“筛选”的功能,只有地方区域性和学费昂贵与否的区别而已了。 从制度上看,移民到美国后再考北京大学似乎更容易一些。但这只是从“考上”的角度来看的。但如果你已经在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并且获得了学士学位,那选择就多了——你可以直接申请美国的硕士学位,这样算下来比直接在美本入学省掉一年时间,甚至比在国内读研还要节省一段时间。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从中国高中毕业生还是美国本科留学生群体来看,能够顺利申到想上的中国顶尖学府的都不在少数。我认识不少人虽然高中时其所在的班级里不乏清北的学生,但是最终他们却去了更心仪的哈佛、斯坦福等校就读。反之亦然,不少美国本科申请者虽然本身就在名牌综合性大学就读,但由于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更为感兴趣,也总能申到想去的国内名校。
是否要移民来提升考清北的概率,还需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