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不会接受国外高中?
作为一个在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私立学校都做过老师的人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中国家长最看重的是学校的成绩和排名。会首先考虑那些名校。但是,因为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分省录取,所以一些省份的排名和分数不能作为全国的标准。例如,一个学生当年考了600分,全省排名第3000名,这个分数和排名对于他的未来考什么样的大学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如果这个学生去了美国读书,按照他高中的成绩和在美国的申请结果来看,他大概可以进全美综合排名150-200的学校(在美国这已经是不错的学校了)。那这样一比较,是不是感觉他赚了?其实未必。这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录取机制和中国完全不同。美国是综合评估,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中国是唯分数论,高分的学生只要没有明显短板就会被好学校录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在国内可能是个中上水平的学生,去了一个很好的民办国际学校,花了很大的代价才能进入这样一个“好”学校。但是在美国的大学眼里,他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均衡,没有明显弱点的申请者。这样的学生如果申请中国的高校,同样是有竞争力的;但如果是申请美国大学,这种学生其实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为他没有突出的一面,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就像是一个能力平平的员工,虽然工作没出错,但是也不会出挑,所以在绩效考核时很难得到高绩效。当然,这里讨论的都是普遍情况。也有学生通过努力进了非常好的学校。但是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本身在公立或国际高中的时候已经是年级前10%的同学。
其次,中国家长还看重学校的硬件设施。这个不用说,好的学校硬件肯定棒。但是硬件再好,如果没有好的师资和理念支撑,也是枉然。有些学校花巨资建了新的教学楼,准备了最好的教学设备。但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跟不上,仍然收不到良好的成效。相反,有些学校虽然硬件条件一般,但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非常强,这样的学校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中国家长还看重学校的管理是否严格。这一点,不同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要管得松一点,否则孩子太累,压力太大;但也有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吃不了苦。其实,好的学校是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行为的。但是学生有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是否是主动地努力去达到这个标准,这当中的度还是要由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在校园内的自由度来衡量。过分的管控只会让学生反感、抵触,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