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专业好找工作吗?
从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情况通报来看,2019届大学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但不同专业之间差距较大。其中,有些专业就业率连续7个月走低,不少毕业生进入“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一、管理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超85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IT、师范、医学、自动化相关专业持续走热。同时,中小城市及基层项目也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阵地。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85.5万人,比2018年增加1.7%,但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来讲,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性。其中,在华东、华北地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分别达82%和77%。而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这一数字分别为67%、65%、62%,仍存在较多的岗位空缺。
在专业就业分析方面,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司副司长张泽华表示,部分冷门专业和就业难专业,在学历层次上要提高起点。“特别是一些就业困难的专业,如化学、材料、环境、生物等,这些专业有些本身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或者招生时过于乐观,或者对实践技能要求过高,毕业生难就业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 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自1999年教育部将管理学纳入本科专业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校管理学专业已十分成熟。但由于近年来高校设置专业过于盲目,毕业生人数激增。特别是2012年之后,国内83个专业类中,有73个都在扩招。这造成2015年及之后专科以上管理学类别毕业生人数井喷。
有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共设置51个管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管理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术型会计与财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审计。全国共有42个管理类研究生专业获得了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管理领域的各个分支专业。全国有300余所普通高校设置了相关的管理类专业。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仅以专科为例,全国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共计设有73个管理学专业。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存在两大普遍现状:一是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从事非本专业工作;二是在所在工作领域,工作专业知识运用较少,行业深度不够。
从薪酬上看,全国300所高校中有222所在武汉,经数据统计分析:武汉地区普通毕业生(非技能要求职位)第一年薪酬大多处于4000元以下;而经过三年后的跳槽毕业生,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可以拿到6000元以上薪酬,最高的可达12000元以上。
三、管理学专业考研情况
不少管理学科方向本科应届生受“毕业即失业”现象影响,产生较大的行业悲观情绪。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应届生会选择在读研期间加强专业能力训练,以获得更好的岗位。
以2018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毕业生为例,管理学科门类的人数最多,占到38%,其后是工学19%,经济学占17.1%,文学占11.5%,农学占5.2%,哲学及理学仅占3.2%和4.1%。
四、 管理学专业考公情况
2019年公务员国考报考人数达到138.4万,比2018年增加了34万,创历年新高。且从各职位报名人数统计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成为报考生源最多的专业大类,其报名人数高达11.1万人。
其他如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珠宝设计与营销、电子商务等也相对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