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学博士难申请吗?
现在的各种求职舞台上,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选手,明明实力超强,却似乎总是在最后时刻掉链子。类似的情况在美国数学博士的申报过程中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从时间上来看,整个申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9月之前的教育和科研介绍,10-11月的全面考核和12-次年2月的面试。
在9月之前的这部分,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你只需要简单准备一份1-2页的个人简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教育背景,2、科研经历,3、未来计划。在这个介绍中,教育经历是第一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从高中开始详细的介绍,包括自己毕业的学校及时间(尤其是本科毕业的时间和GPA要精确到小数点第三位),然后在大学阶段,分别介绍自己就读的每所学校以及时间,最后用简短精炼的一句语言概括自己在国内的学习和研究。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学生的个人简介中都有一个通病:一味的强调自己有多么的优秀,拥有多少荣誉,获得什么奖项,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来形容自己,例如“特等生”、“优秀学生”、“某校学生精英”等。实际上,这些词汇无论形容谁都是差不多的,没有特别强调的能力,如果申请的是计算机系,就尽可能少说些数学类竞赛或奖项,毕竟谁也不会对你夸大的个人简介部分产生兴趣。如果你有一段非常值得夸耀的数学竞赛经历,那么也可以把它单独列出来,解释清楚。
科研经历部分也是很简单的,只需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出就可以了,如果是在老师的课题组里做研究,就顺便把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也列出来。当然,尽可能不要有空白的时期,这样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不思进取,如果确实有这么一段时间,就解释一下,自己这段时期正在干什么,未来的计划里也要说明。如果申请的人太多,就会先筛选掉这一部分在个人简介中有所突出表现的学生。
美国数学博士难申请吗
未来计划部分则稍微具体一些。这部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你想要申请那些学校的哪些项目(至少要列出3-4所,不要一个一个学校的列,非常浪费时间),2、自己在论文题目、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方面未来几年的规划是怎么样的,3、如果自己被录取了,希望什么时候开始念博士(这个部分如果提早准备,可以帮助你提前联系老师并得到推荐信)。
以上的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自己手写稿,但不要到网上随便下载一个模版就抄,文不对题,或者格式奇丑。如果语言方面没有把握,可以选择中文的手写翻译成英文,千万不要全文都用翻译软件,翻出来的中文都有毛病,更何况英文。
10-11月就要开始正式的考试了。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是要求考两门,一门是quantitative admissions test(qapt,简称“算分考试”),另一门是letter of recommendation(简称“推荐信”)。这两门考试有些学校有些专业是必须考的,也有些学校和专业是自愿考的。
推荐信最好还是准备3封,在信中要详细阐述推荐人对您的情况了解的多么透彻,对您的未来有什么希望或具体建议,并且一定要通过推荐的这个人亲身体会了解到推荐人的为人和其在这方面的权威性。如果这个人本身就是该大学的教授,或者和您有一些特殊的交往,或者在该领域非常有名望,那么,这封推荐信的作用就是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