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上海移民走向?
首先,作为新上海的本地人,我不得不说,现在上海的人口素质确实比之前高很多了(特指普通老百姓)!记得小时候,父母那一代,但凡家里有点条件的,都把孩子往外地送,原因无他,纯粹因为上海高考太难,而内地相对容易;当然,那时上海也有沪生沪长的孩子,但是绝对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且这些人在长大后成为社会中流985的比例很高。再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现在上海已经很少有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区分了,之前在上海某地居住多年的人也会被人称呼为外来人员或外地人(当然这个说法已经被广泛诟病并受到谴责)。
然而,近年来,因为上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功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说白了就是有钱赚有面子),导致大量非本市户籍的常住人口涌入,并且这部分人整体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条件均比之前的沪漂要好不少,因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凸显(比如前段时间的学区房和高房价问题)。
至于题主提到的移民,说实话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外地的有钱人(相对而言),他们通过办理移民获得海外身份后,就可以享受国外的优质生活和资产配置(避税等),同时也不影响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打拼,毕竟很多移民项目都是先拿到身份,之后再登陆移民国办理定居手续。而且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移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我身边就有亲戚通过办移民拿到了美国的绿卡,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目前来看,上海仍处于人口持续净流入的状态。去年,上海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比前一年增长了25万。近年来,无论是国内人口流入,还是国外移民流入,上海都持续地在吸引着人才。不过,与其他一些城市比较,上海的国内人口流入增速在减缓。这可能意味着,国内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吸引人才的格局可能出现一些变化。
如果上海要继续成为世界人才聚集的“高地”,就要积极地营造一个适宜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环境。从吸引国外移民和留学人员来看,上海还处在一个比较好的上升通道。
在纽约、东京、伦敦和悉尼等世界64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排名上,上海连续两年上升,去年排名第31位,人才的集聚优势比较明显。比如来沪工作的外国人,去年达到了13.8万人,居全国第一。我们对在沪近700名外国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3.8%的外籍人士非常看好上海移民和留学人员的环境,并选择留在上海。
从人才资源流动的规律来看,当一个城市达到了一定的集聚度之后,就会进入一个人才从“净流入”到“微流入”或者“少流入”的常态。在这个阶段,人才工作就必须要在优化环境和提供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激发人才的活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为人才发展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