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么就业?
我是今年毕业的,香港科技大学硕士(金融数学),男,应届本科毕业的时候申请了IANG签证(没有找工作),拿到了签证但是内地户口被冻结了(因为申请时需要提供户口本复印件),因此不能入境。在科大读了一年书后再次申请IANG,由于有之前被拒记录所以这次签证被予以拒绝。于是本人持旅游签证来到香港,在九龙塘一家金融公司找了工作,办理工签。在签工的过程中发现公司的HR对本地和海外学历的求职者待遇不同,给本公司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基本给予高薪(15000以上),而我的工资仅12000.经了解是因为我是香港以外毕业的,他们觉得我有工作经验所以薪水比应届生还低…… 签了半年工作后辞职,准备考政府公务员(香港政府公务员待遇是税前33981,年终奖另算;而我之前的公司给我发14个月工资)。
期间自己投简历应聘其他企业,均未有结果… 后来经人介绍去了某国际大型银行成作onsite engineer (软件开发工程师). 面试过程很顺利,一周之后收到offer,但是要在入职前提供劳工证申请的文件,大概一个月后会拿到结果。
如果申请成功我将成为第一个拿高薪的非本地毕业生。
香港的聘任制度以才艺和能力为主,而不重视学历和资历。所以,大学生(包括专科生)如果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全有机会找到一份高薪而合自己心意的工作,甚至开创自己的事业。
许多大学生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其实这完全是观念影响下的无奈之举。以目前大学生的数量来看,每年能考取研究生的大概只占所有大学生的十分之一。就算读研之后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但算一下工资挣回读研的投资也需4~5年,这还不算7年青春逝去的精神压力。如果把研究生时的两年用于就业,肯定也会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由于有工作经验,薪水也比应届本科生高。再说了,人生就是一种体验,70后的大学生没有太多选择,而80后就应该发挥你独特的创造力,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挣回七年的投资不是问题。
香港就业的另一个优点是不存在什么“大龄剩女”。“晚婚晚育”是香港人的自然选择,他们认为事业、交友、享受生活应该放在30岁之前,而30岁之后应该追求家庭的和谐。许多从学生时代开始奋斗的港人在30岁的时候已经小有成就,所以,30岁才谈恋爱并步入婚姻也完全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许多港人还告诉我,他们很羡慕大陆姑娘很早就可以谈婚论嫁,事业和家庭齐头并进的日子其实更充实。
在香港找工作,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报就业署。只要你年满15周岁,一到港就可以去当地就业中心登记。如果你不懂广东话,也可以去尖沙咀的中国办事处,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就业署完全是一个公益机构,他们收集全香港的招聘资料,然后根据求职者的需要进行推荐。就业署一般每周或每两周有一个招聘会,介绍招聘方和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如果参加招聘会的人多的话,可能在会展中心(即08年奥运马术赛场),如果参加的人不多,一般在就业中心内。我报就业署后第一次参加了在就业中心内的招聘会,去了才发觉就业署还是挺有效的。不过,想在就业处找到高薪或好待遇的工作有点困难,因为就业署主要帮助低收入和失业者,工作以文员为主,月薪3k-6k港币。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网络或者平面广告。一般较高质量的工作会通过这两种途径招聘。香港最大的招聘网站是watkings(网址:www.oyes.com),上面各种工作都有,而且基本都在港九地区,好工作的比例比就业署要高许多。香港的平面媒体种类繁多,但最权威、影响力最大当属南华早报,上面的工作一般都较合留学生口味,比如编辑、律师、教育、管理顾问等。
第三种途径就比较麻烦而且风险大了–求职中介。港岛、九龙、新界都有大大小小的求职中介,他们有的设在一个小房间里,有的却和公司一样大。我在红?找了一份工作,中介要我交1000k保证金,然后带我去招聘方做笔试和口试。过了一周,中介打电话来说我被录取了,但还缺一个和我同岗位的人,要我等两天再上班。结果又过了两天,中介打电话说另外一个女孩也还没有来,要我再等一天。然后又过了两天,中介没有音讯了,我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人称以前的中介已经跑路了,我所有的保证金都打了水漂,还白白等了4天,工作梦也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