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再出国留学怎么办?

颜采钧颜采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据有关数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近20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过58万人,而近几年这个数字更是以每年1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但与之相应的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每年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的数量也呈递增状态。尤其近两年,尽管我国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考试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如开辟“绿色通道”、推出减免考试费用等措施,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各类考试,但他们选择留在国外的仍然占大多数。

孩子不喜欢出国怎么办?

那么,这些在外留学的儿童、青少年,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继续在国外学习、生活呢?

1、文化差异造成心理不适。欧洲与亚洲在文化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海外中国学生所在的欧洲国家及学校,可能并不具备亚洲国家那种激烈的竞争氛围。这使得一些学生不适应:人家讲究“自由”,但我们讲究“自律”;人家上课“随心所欲”,但我们上课“专心致志”;人家看电影、逛博物馆、听音乐、参与社团活动就是“休闲”,但我们觉得浪费时间……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不适应,使得海外中国学生感到事事别扭,心烦意乱。

2、生活琐事耗费精力与时间。欧洲国家的教育制度与我国迥然不同。例如在法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均为免费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考试也不会刻意深挖知识点,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占期末总评的30%;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因素则占40%-50%。中学生平均一周上课3-4天,每天上课5小时左右;大学生每周上课2-3天,每天上课4小时左右。

国外大学的管理比较宽松,事务均由学生自行处理,小到交电费、办健康保险,大到选课程、做课题研究,都有一定灵活性,既方便又费时间;欧洲国家的公共福利比较好,孩子从出生到成人都在福利网中被呵护,特别是未成年子女可享受较多的福利;欧洲国家的假期较多,法国的学生一年中有近半的时间在放假。这些繁冗的琐事,使得海外中国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身心疲惫。

3、经济来源不易满足需求。海外中国学生一般都是背井离乡,远离家庭,生活费用较高。中国学生一般选择寄宿家庭,一日三餐以及娱乐活动、书籍资料等方面的花费,再加上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费用,都会使得学生经济捉襟见肘,有时甚至必须勤工俭学。但西方人在对待孩子教育投资上从来不吝啬,家教收入非常可观,几千元人民币只是普通家教的报酬。另外,学生如果成绩优异,不仅学校有各类奖章和奖学金授予,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

从长远来看,海外求学为孩子的终生发展而投资,这笔账还是比较合算的。但初期经济上的付出在所难免。尽管有些国家和学校会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系列贷款和减免学费、杂费的优惠政策,但要想维持一个体面点的海外留学生活还是挺困难的。尤其是现在欧洲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就业前景黯淡,以打零工、做家教为经济来源的学生,会使尽脑筋却难挣到钱,往往是“入不敷出”。

4、情感障碍。背井离乡的海外中国学生常常会深感孤独寂寞,加之身在异国他土,会时常思亲念家、恋恋不忘故土。一遇到不顺心的学习生活,就容易感情冲动而任性任性选择“逃学”、“辍学”,甚至“逃票”回到国内。

孩子不愿再出国怎么办?

如果碰到上述这些情况,孩子一定就不肯再出国了。那么家长该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1、加强亲情间的沟通

如父母与孩子间,加强亲情沟通,多增进感情;增加一起外出旅游的机会,开拓孩子的眼界,使孩子多与国内的人士接触、交往,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喜爱自己的祖国。

2、适当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受考验

如:有的国家生活奢靡,消费较高,如美国纽约等大城市的生活费用,要比国内一些城市高出7---10倍,因而,如果有孩子有意出国,家长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说明这一现象,让孩子了解,走出校门后,能不能过好生活,不在于社会,而在于自己。

3、让孩子了解到国外上学也有一定的优越性

特别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国外上学,可以较早的了解和适应国外的风俗人情、生活规律,较早的培养其自主、自理、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已有近20万青年学生自费出国学习,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不能回国,即使学成以后,要想返回祖国参加工作,难度也将相当大。而另一方面,现在国内的人才已经有很多。孩子不愿再出国,家长如果强制的话,容易造成孩子焦虑症、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到,如果实在对海外学习的科目没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转专业、延长学习时间来完成学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