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落户上海还是移民新加坡?
在上海生活了近30年,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 。但要说上海有什么让人爱到骨子里的特质,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爷爷18岁就随新四军来到江苏常州,从此在上海落户安家,靠做木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常说:“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饭吃、有衣穿,才能上学、看病,才能退休安享晚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的祖父和母亲都没有正经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给地主家打短工,挣点工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虽然生活依然很艰苦,但却充满了希望,因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努力就能改变人生。
我是2000年到上海来的,当时刚大学毕业,在北京待了不久就赶上了奥运会,于是乎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就来到上海求职,现在还记得应聘时候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从北京飞到上海。
我在一家叫做“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地方拿到了这份工作,成了《新晚报》的一名实习记者。我报道的第一篇新闻稿是关于上海的垃圾焚烧场,当时的焚化炉还没有使用,因此垃圾场的臭味十分严重。这篇稿子发出去后遭到了家属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应该会站在本地人的立场上,却没想到我会这么“不顾及”他们的感受。 后来随着报道的深入,我发现上海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已经走在其他城市前面,现在的垃圾处理厂不仅除臭设备先进,而且产生的能源可以用来供给周边小区。
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已经移居国外,但是每当我看到有关上海的新闻报道时,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上海的变化确实很大,但总让我感到陌生。
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应该像我的祖辈一样,为了梦想背井离乡,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城市里实现人生的价值;或者像是父辈们那样,尽管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却把所有奋斗获得的报酬奉献给自己的下一代,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