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识从什么时候叫?

龚婕龚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4年《香港通识教育大纲》公布,首次提出“通识教育”概念,取代此前的“国民教育”。 香港中小学实行4+1+5+3+3学制,四年小学、一年中升高三插班、五年中学、三年大学。目前,从小学到高中(中学)的教材已进行多次修订。 据教育局资料显示,2017/18学年全国学生19次就同一课题作出不同答案的选择,比率分别是: 个人与群体、本港与社会、非经官方语言及其他外语、非本地公民及移民、非香港居民等,选择率都只有两成多; 性别平等、环境保护、交通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上,选择率也均不到四成。

不过,在个人与群体、本港与社会、非本港公民及移民三个课题里,有高达七成的学生都有认真思考。 在所有题目中,有关中国国旗和国歌的题意最受关注。

除了涉及国家观念的题目深受关注外,其他涉及种族主义、性别平等、全球性问题等的题目,学生们也能认真考虑。 “我们希望能以此鼓励年轻人去深入了解社会,并探索自己的观点。”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说。 但也有反对声音指出,教学大纲存在主观性试题太多,缺乏客观标准答案,导致教师和学生难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大纲的内容也存在偏颇之处,没有充分体现政府作为教育决策者的中立角色。 一些试题所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出现偏差,个别题目甚至与事实完全不符的,需要老师耐心解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